它与“出洋相”的意思似乎有点不完全一样,“出洋相”多少有点意外翻车的意思,“猢狲出把戏”完全是主动献丑。
所以,有时朋友聚会,要求某人表演一个小节目,他会自谦地说,我只好出出洋相了。
而决不会讲,那我就“猢狲出把戏”了。
说起来,上海话里,除了“猢狲出把戏”,带“猢狲”的俚语也大多没啥好的意思。
比如,“小猢狲”、“老猢狲”,都不会用来指称正常的小孩和大人。
至于“猢狲精”,老早多指人瘦,后来也指人精怪。“寿头猢狲”是戆,“油煎猢狲”是老得烧不酥,也就是无可救药的意思。
“青肚皮猢狲”好像是指前讲后忘记的朋友。
“猢狲屁股”是指坐不定立不定,脚头散的朋友。
“猢狲勿赅宝”,则是囥不牢好东西。有时也有点“脱底棺材”、“叫花子不留隔夜食”的意思。
还有一句,叫“脱忒链条的猢狲”。
对猢狲来讲,链条就相当于规矩。“脱忒链条”,那就是不讲规矩了,胡作非为了。
随着街头猢狲出把戏的绝迹,“猢狲出把戏”这句老上海话也渐渐被弃用。
但是,作为一种现象,那种类似“猢狲出把戏”的言行夸张或举止不当的现象,却从来没在生活中绝迹。
生活中只要有舞台,有把戏,就一定会有“猢狲”。
猢狲反正没有什么底线,让伊做啥就做啥,只要讨得到铜钿。
猢狲讨铜钿的时候,那眼神,你一看就懂。
无非是:是主人叫我来的,请你配合。
注意,猢狲只有在它表演、在出把戏的时候,才被允许“脱忒链条”。
一旦表演结束,主人马上就把链条套在了它脖子上。
尽管如此,很多猢狲还是乐此不疲的。
所以,我们还有得看了呢。
“哐!哐!哐!看猢狲出把戏啰!猢狲屁股翘高眼!”
我最近还写过:
第一莫作(First do no harm)
南京路步行街,没有了步,也没有了行
三十六计,上海人中了多少计?
外婆回来了,那上海呢?
上海老话:“牌子做坍”
好像并非“没办法”
我的生活我定义
去掉一个最低分
卖菜不是你想卖,想卖就能卖
判四缓四不好玩
进步与代价
我的新书《上海话的腔与调》第二批预订签名本的活动仍在进行。
由于群已满,欲购书者请先加下图的览香微信,由他邀请入群,再行预定。
如无需签名,请直接去当当、京东等网站购买。
我还写过:
老上海热天价的16种正确打开方式
南昌路萝邨3号的传奇故事:100年与100天
“三包一尖”曾断丧在那年夏末的上海街头
美国赤佬的皱皮疙瘩
上海老话:“牌子做坍”
应读者要求,将我曾经写过的所谓“十万加”罗列如下:
梦回淮海路那个最后的街角
说说上海人的“腔”和“调”
上海人的做人窍坎:“九个要”与“一个覅”
老底子哪能“摆桌头”
“沪普”故事: 老清早外婆很忙
上海话形容面孔难看的44种讲法
廿六号,买米去
“淮国旧”里“领市面”
三人三家三碗三虾面历险记
上海弄堂童谣小全
“上只角”,“上”在哪里?
“老克勒”,只是个传说
淮海路三角花园的那个街口
三十六计,上海人中了多少计?
上海人家早饭鄙视链指南
卖菜不是你想卖,想卖就能卖
更多在这里发表过的文章都已收到下面的各种集子里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