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动现场
小镇做题家穿越回过去会比文学博士路子更宽吗?赵冬梅对此并不乐观,唐朝虽然有科举,可是路比较窄,而且不是一考定终身的,在公平性上远不如当代考试制度。在唐代,小镇做题家到了京城之后要把自己写好的文章拿给贵人们看。若有贵人看上了这些文章,就会向主考官推荐——我这儿有一个青年很是不错,你给安排一个状元。考官也可能会说状元已经安排出去了,我们只能给第二名。如果没有门路的话,小镇做题家想要通过科举改变命运也是很有难度,因为在唐朝,比起做题,与人打交道同样很重要。
同样从事编剧工作,史航对网红编剧穿越到清廷做杂役给出了中肯又现实的建议。网红编剧的优势在于虚构和加工,语言丰富,思维活跃且缜密,见多识广,因此如果能够面见宫中要人,势必可以获得青睐,逐渐获得提拔,甚至得帝王青眼。但面见宫中要人是很不容易的,穿越者原本生活在信息自由流通的时代,但清廷不存在这种状态,如果穿越成杂役,很可能只会在杂役的圈层中活动,难以接触外界的信息和人。因此真正考验这位网红编剧的还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,只有尽快突破杂役圈层这层信息壁垒的限制,才有可能去到新的环境,在要人身边工作,争取面见要人的机会。
除了入仕和入宫,很多读者还喜爱穿越到商贾之家的故事,当代上市公司高管穿越到唐朝江南富商之家想必可以成就一番事业,但史航对此有不一样的看法——这是浪费穿越名额,因为是在现代赚钱,还是回到古代去赚钱,本质上差别不大,无非是人民币变成了铜钱,何必辛苦穿越,却不体验些新鲜事物?
安稳“穿越”的前提是了解制度
关于如何才能正确穿越,充实又安稳地进行穿越之旅,赵冬梅建议“穿越预备役”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,真正了解过去的方方面面,而这之中,最为关键和基础的便是了解制度。
不管是寄希望于通过科举一鸣惊人的学霸,还是想过把瘾的宫斗剧粉丝,了解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制度的特点都是必备的功课,了解古代的制度,是正确穿越的第一步。
研究宋史30年的赵冬梅特别强调,她治史所关注的第一大要素就是政治制度。制度是人类社会的组织规则,它规定了人的活动范围,影响人的选择,注定其结局。与事件、人物相比,制度是历史发展中更具根本性的因素,因为它的作用是结构性的。穿越者为求生计和飞黄腾达,与人打交道必不可少,而同人打交道,更是在同人、同时代背后的制度进行博弈。
赵冬梅在她的新书《法度与人心》中讲到,从平民百姓到王侯将相,每个人都活在制度之下。制度就像是如来佛的手掌,它规定了游戏规则,万变不离其宗。吃透了制度,再来看历史的兴衰起落,就能看到边界和范围,也能了解人与制度的复杂关系。
《法度与人心》一书由制度史、文化史、史学著作精读三部分构成。作者一改制度叙事的严肃刻板印象,以轻松明快的方式来思考制度变迁,理解历代制度之得失,并分别从国家故事、群体故事、个体故事讲述制度在与不同层面的人的互动中产生的关系。
与其他制度史写作者相比,作者更强调“从史学角度关注个体的生活与命运”走向:制度如何影响人的命运?人在制度中如何自处?人如何改造制度?如:个体在制度直接或间接作用下颠沛流离的境遇;官僚群体与更迭的制度“相爱相杀”,在制度变迁中的宦海沉浮;士庶群体在制度变革中的颠簸起落等。入仕、升迁、贬谪、宦游、服役等境遇是古人生命的常态,围绕这些具象化的常态,制度变迁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